为落实北京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任务部署,引导广大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国排球运动学院于4月7日(周三)下午14:30,组织师生参加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打造的“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系列网络公开课活动,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为主题,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进行了细致讲解。
全体学生及辅导员通过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络直播平台和“学习思政课”APP收看了直播,本次直播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炳林教授主讲。
王炳林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在学术方面颇有研究,曾出版著作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8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通过这次课程,中国排球运动学院的师生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的认识,革命理想精神、建设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党的伟大精神体现着党的先进性,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因此,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党的伟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课观后感
车欣彤(预备党员)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永远挺立潮头。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首都全体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发扬党的光辉精神,在党的一百年之际,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学习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勇于跟上时代脚步,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孔梦阳(共青团员)
奋斗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奋斗史。在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永远保持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申翊茗(共青团员)
这100年,我们党创造的辉煌业绩举世瞩目,形成的伟大精神影响深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深入把握党的伟大精神的科学内涵,结合新的实践、新的发展进行丰富升华,把弘扬这些伟大精神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刘昕格(共青团员)
此次的党史课是一次精神与思想的洗礼,加深了我对党史的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概括虽是几句简单的话,却包含着它鲜明的阶级性,无以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永不衰落的先进性,以民为本的宗旨。通过此讲的学习,我明白了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党的阶级基础,虽然来自社会其他阶层的党员总数多于工人阶级本身,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并不会改变,党的性质也不会改变,吸纳社会各方面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对于我们党的工作覆盖面的拓展以及群众基础的扩大都是有利的,这其实是我以前没认识到的,也是我今晚比较大的收获。是啊,我们的党是与时俱进的,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它是带领我们稳步发展的政党,它是优秀的,无以取代的。
我从视频中深受激励与鼓舞,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困难、永不放弃。
胡骥(共青团员)
历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我们应当从具体的历史学习中,领悟到背后一以贯之的一个“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信、真践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伟大复兴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像"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时代楷模焦裕禄等先辈正是有着艰苦卓绝、不辞辛苦的优良品质,怀揣着为国奉献的使命感,也使我们后辈有路可寻,使我们明白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继续秉承铁人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磨砺自己、奉献自己。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创美好新生活的不竭动力。中国排球运动学院的师生们将会继续传承并发扬党的伟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科学发展的人文精神,也坚持统筹兼顾的和谐精神,坚持尊重规律的理性精神和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